查看原文
其他

广东各地春节习俗知多少?

梅溪草堂 2021-03-02


又到农历春节,它对于中国人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。

老广东的过年习俗,你知道多少呢?广府、潮汕、客家,各地的“年味”有何不同?今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~


广府地区过年习俗




 年廿四:谢灶、开油镬




谢灶是民间最传统的过年习俗之一。

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晚,俗称小年夜,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,他忙碌了一整年,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,饮食平安,人们为了表示感谢,给他饯行,叫做谢灶。

“开油镬”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,取“起镬”之意头,一般会炸蛋散、油角。“油角”用白话说是“有角”,寓意来年能出众,又寓意“炸喜炸喜”,祈求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。





年廿八:洗邋遢、贴挥春




洗邋遢主要是为了辞旧迎新。

人们在年廿八的时候,都会将家中的香炉、房间以及除了厕所以外的所有东西都打扫一遍,以干干净净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




大年三十:

砸年、吃团年饭、行花街




砸年即压年,年三十那天人们会将办置好的年货,如鲮鱼、猪右手、发菜、萝卜等有好意头的东西放到米缸上,祈求来年人丁兴旺、财源滚滚。

贴完挥春、挂完福字,广东人都会一家人团聚食餐饭,寓意团团圆圆。团年饭上通常都有一些好意头的菜式,比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、发财就手的猪手等等。

除夕之夜,吃年饭、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。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、人海如潮,热闹非凡。

“年卅晚,行花街,迎春花放满街排,这朵红花鲜,那朵黄花大,千朵万朵睇唔哂。阿妈笑,阿爸喜,人欢花靓乐开怀……”这首家喻户晓的广州民谣,描述的正是家家户户逛花街的情景。




大年初一:上头柱香、

逛祖庙、舞醒狮、唱龙舟歌




还没有等到大年初一,往往在年三十深夜,就有不少信众聚集在各大寺庙,等待新年钟声敲响,争上“头柱香”,为新年祈福。

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,不少乡镇都会举行舞醒狮的庆典,精彩的狮舞、热闹的气氛,年俗味特浓!

过去,民间于正月初一或初二还有放生俗,人们买一条活鲤鱼等水生动物,将其放回到河涌,意在积善积德,添福添寿。




大年初二:开年




大年初二早上,各家各户都要吃“开年饭”。

开年饭”必有“生鸡”(雄公鸡),寓意“有生气”。吃过“开年饭”,已出嫁的女士携同丈夫和子女“返外家”,一般携带煎堆、油角、年糕之类的年宵品。





大年初三:赤口不出门




在广东,因为赤口的习俗,大年初三一般不去探亲访友,希望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,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。很多广州人会选择足不出户。





大年初五:开市接财神




“财神到,财神到!”广东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。

民间传说,财神即五路神。所谓五路,指东西南北中,意为出门五路,皆可得财。




大年初七:七宝羹过“人日”




传说女蜗初创世,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,在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

这一天早饭时,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菜(包括芹菜、芥菜、菠菜、蒜、葱、芫荽、韭菜等),又名七宝羹。




元宵:吃元宵、逛灯会




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有史以来的习俗之一,意为“团团圆圆”。每年元宵节广州越秀公园、文化公园举办元宵灯会,一家人晚饭后逛灯会赏花灯,热热闹闹、红红火火圆满结束一年一度的春节。


潮汕地区过年习俗

其实,很多地方的年味真的是在不断丢失,对于80后来说,他们小的时候存在的一些过年传统,或许已经没有了。但是,在广东潮汕地区,传统的过年习俗还保存完好。




年廿四:采囤、做粿




与广府人不同,笃信神明的潮汕人认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“神明”上天“述职”之时。是日起,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地大扫除,上至灯罩门窗、下至用物被帐,都要清洗,此谓之“采囤”。而广府人则是在年廿四“洗邋遢”。

腊月二十四后,家家户户要蒸年糕,主要是为了敬神,这两天,家里老老少少都聚在一起做年糕。年糕在潮汕地区叫做“甜粿”。

红龟粿、壳桃粿、菜头粿(萝卜糕)、共同糕(土豆粿)、甜粿、鼠壳粿、米粿、虾枣……琳琅满目,数不胜数,让人口水直流!





除夕前:备年货、理发




除夕前大家都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,对于潮汕人,除鸡、鹅、鸭、鱼肉外,还要贴春联、挂福字、买春花,尤其要买柑桔、青橄榄等水果,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。

这几天大人开始带小孩去理发,购置新的衣裳。旧俗过年前,男必新理发,女必“挽面”,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。





年廿八:贴春联、宰畜牧




腊月二十八,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。民间讲究有神必贴,每门必贴,每物必贴,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,内容最全。

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,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。潮汕人贴春联多在除夕的上午或下午。春联的内容多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、团结和睦的特点。如“和睦一家添百福,平安二字值千金”、“勤生产五谷丰登,善治家六畜兴旺”等等。

而宰畜牧一般为鸡、鸭、猪、鱼,为了祭祖和祭神用的,这天大大小小都忙的不亦乐乎!




年廿九:祭神、祭祖祠、洗花水




这天一大早,大概是早上4-5点左右,大人就起来准备了,挑着扁担罗庚出发,先祭神,祭完神,回家在准备祭祖(祖祠),这天是年前最热闹的一天,整天祭神的鞭炮响个不停!

家各户在祭拜祖宗之后,全家老少开始轮流洗“花水”,即用四式(也有十二式)花叶加入洗澡水中,意在洗去旧的污秽,干干净净迎新正。





大年三十:围炉、压岁钱、留财




围炉一般都是在中午2-3点就开始了,寓意团圆。

吃完团圆饭,大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给孩子们和长辈压岁钱,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!年轻人们也开始访友,聚一起玩乐!





大年初一:拜年要大吉




这天多数人家早餐不吃荤。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。


拜年大吉(潮州柑)是必不可少的。临走主人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,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,意在互赠吉祥。

“对大吉客勒大赚”

“转敬,平人大赚”

这是小编从小到大,过年几乎整个正月都听到的话,想必你也很熟悉。





大年初二:回娘家




“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

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”

……

这首传统小调让人们津津乐道

【年初二,回娘家】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

正月初二,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、糖果,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。




 营老爷 




很多地方过完年初六,春节基本就过完了,而在潮汕,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才刚开始,那就是营老爷。

营老爷即将神明从庙里面请出来,端坐神轿由村民抬着游村走巷,达到祈求平安顺境的目的。

三杯工夫茶,浓缩潮汕人的含蓄和俗雅,而营老爷这项朴素的信仰,则将潮人的情怀演绎到极致。也只有在这个时刻,潮汕文化才表现出最张扬的一面。


客家地区过年习

崇尚传统的客家,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。

客家人过春节,一般分为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;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;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。





年廿三:祭灶




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,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,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,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,一送一迎,都要摆置酒肉、糖果、甘蔗、米果等,烧香、点烛、放纸炮。




年廿五:入年界




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,入“年界”,加紧准备过年,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。

在入年界前后,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,打扫卫生,要清洗厨桌板凳,洗晒被褥蚊帐,干干净净过年。





大年三十:封岁过大年、吃盘菜、点岁火




除夕这天,家家户户要拜菩萨、敬神。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,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,谷仓门上、禽畜栏前、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,叫做“封岁”,也叫“上红”。

大人小孩都要洗澡,穿上新衣,干干净净过年。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,布置香案,摆起鸡、鱼、肉、果品等,敬奉祖先。除夕晚上,吃团圆饭,菜肴丰盛。其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盆菜了。

盆菜也称为大盘菜,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“发财大盘菜”,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,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。

吃的时候,每围一盘,一层一层吃下去,汁液交融,味道馥郁而香浓,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。

 吃罢团圆饭,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,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。晚上要守岁,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,叫"点岁火",有些地方牛栏、猪舍也要点上灯。




大年初一:舞龙、舞狮




惠州民间习惯在春节喜庆之时舞龙,年前多要到元妙观“开眼”、抢青,而后正式舞龙,一般都舞至正月十冬腊月五日才结束。



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“在看”

就是对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励!




感谢您抽出  · 来阅读此文













梅溪草堂

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

促进国内外书法艺术交流,

举办成人,青少年书法艺术培训学习。

内容包括:

汉字文化;

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的临摹与创作;

举行书法讲座及中外书法交流活动。

旨在通过书法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,

陶冶艺术情操,

提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,

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,

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,

增进学识修养,

提高书法技能。

成为广大书友书法学习与交流的平台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